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企业党建 < 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
真没想到
时间:2015-01-19    来源:河南能源化工集团

□王书栋(洛阳LYC轴承)

儿子要买汽车了!

前两天,儿子同我商量,想改造家里的大门,把门框两边扒掉,将大门扩宽。一听说要给房子动“手术”,我的心里顿时生出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这可是我十几年前呕心沥血,亲手设计建造的房子——一座全封闭的二层小楼。建起之初,无论是样式还是实用性,都被周围的人奉为“样板”,有几家后来建房的人,都拿我的房子比葫芦画瓢地照抄过去。

为建这座房,我和妻子苦苦奋斗了十年,省吃俭用,把心血和积蓄都用在这座房子上了。

为建这座房,我早早做准备,其间不知留意观看过多少人家盖的新房,请教过多少有建筑经验的土专家,草图也不知画了多少张。

为建这座房,我不知熬过了多少个夜晚,谋划着该盖什么样的房,从基础的处理到屋架结构的形状大小;从厅堂屋舍的布局到门窗大小及位置的预留;从楼梯台阶的多少到厨卫上下水的走向……凡是能想到的地方,我都不止一次地向别人请教,然后再精心地谋划。毫不夸张地说,这座房子从底到顶的每一个部位、每一个构件我都心中有数。它就像我精心雕琢、细心呵护的一件工艺品,我不愿其受到任何伤害。

关于大门的设置,我颇做了一番研究。我从小生长在农村,对农家门户十分熟悉。20世纪60年代,农户的院落屋舍,大多是解放前遗留下来的,大门多为单扇木门,门下有门槛,出入时需抬腿迈过,物资出入靠肩扛担挑。到了70年代,人力架子车成了农村的主要运输工具,为出入方便,人们在建房或改造大门时,都把门槛去掉了,依架子车的宽度留门框。进入80年代,自行车普及并有脚踏机动三轮车出现,农户家的大门一律变成了双扇扫地大门(门轴落地),门框也渐渐加宽。

我家的房子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建的。那时架子车已下岗,机动三轮车出现,人们建房时,大门大多留成一米五宽。我当时考虑再三,将大门预留成一米八宽。这样的大门莫说三轮车,就是当时的农用翻斗车也进出自如。

真没想到,当年曾引以为豪的房子,现在竟变成了古董,因不合时宜,将要被改造。

真没想到,短短十年光景,大街小巷跑满了汽车,就连我的儿子也嚷着要买车了。

这座当年曾被人赞不绝口的房子,如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要改造是必然的。自己的恋恋不舍,显然是敝帚自珍。

当年建房没把大门再留宽点是失误,没有预留车库更是大错。

唉!由儿子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