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脚下河南人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新疆公司创业发展纪实(下)
来源:河南日报 日期:2014.11.14 记者 王俊本 谭勇
天山脚下,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不远万里,告别妻儿,离开故土,从中原大地来到偏远西陲的茫茫戈壁、天山脚下,以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勇气,怀着一腔热情和赤子之心,把大山当家,以戈壁为营,在天山南北开矿建厂,寻找资源。
他们秉承世界500强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用心做事、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不惧艰难困苦,百折不挠,无怨无悔勇担“产业援疆”的重任,充分展现了河南企业形象,成为众多在疆豫企的排头兵。
如今,河南能源人叫响了天山南北,与雪山之巅绽放的雪莲花交相辉映。近期,我们走近这群人,聆听他们的感人故事,感受他们的别样情怀,感悟他们的奉献精神。
只有一流的队伍,才能创造一流的业绩。一支精诚团结、务实重干的干部队伍,引领新疆公司迅速驶入发展快车道
作为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新疆公司的掌舵人,已过天命之年的贾修启,曾执掌集团旗下安徽三星化工有限公司。凭借丰富的工作经历和过硬的管理能力,2011年4月,贾修启转战新疆公司受命出任董事长。
新疆公司如何超常规发展?新的领导班子组建后,迅速确立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上水平、三到五年大发展、十年再造一个‘新河南能源’”的战略构想。
“几瓶纯净水,几个鸡蛋,几个馕,几包咸菜,带着这些能解决基本生存的食物,不到一年的时间,这群实干家把新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跑了个遍。”新疆公司的老职工这样称赞他们的当家人。
资源整合期间,新疆公司总工程师岳军文妻儿遭遇严重车祸,妻子多处骨折,儿子严重烧伤。岳军文回到家匆匆忙忙含泪把妻儿托付别人照顾,自己又毅然回到岗位。不到一个月时间,岳军文忍着悲痛跑遍了南疆大大小小的煤矿,掌握了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每当忆起此事,不能照顾好妻儿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从中原腹地到茫茫戈壁,6年来,众泰煤焦化董事长毛志民将根深深地扎在了新疆这片热土上。47岁的他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但是孩子却很少享受到父爱。远在河南的父亲生病住院,毛志民也没有时间在床前尽孝。他将爱心无私地奉献给了全厂每位员工,他将热情无私地奉献给了所挚爱的事业,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焦化小厂打造成南疆乃至整个新疆的明星企业,盈利大户。
位于海拔2400多米处的众维煤业,整合之初,没有办公楼,没有食堂,没有澡堂,6个副总挤在一间彩板房里吃住兼办公,职工住在地窝子里,雨雪天屋里拿脸盆接雨水。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只用半年时间就完成过去3年没完成的9万吨技改任务,当年盈利3000万元。
一桩桩,一件件……正是靠着这种勇于担当、无私奉献,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成长中的新疆公司才得以迅速起跑。“新疆速度”成为新疆公司最闪亮的标签和最生动的注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破例将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新疆公司列为第八家直管的大型煤炭企业。
这里没有生硬的说教,没有空头的许诺,有的只是以情动人,用事业留人,这里有近千名大学生奋战在生产第一线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在距离库车县城110公里远的新疆公司龟兹矿业,记者见到了素有“白面书生”之称的郑苛苛。这位28岁的大学生,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上去弱不禁风。如今已然成为龟兹矿业的中坚力量,从机电科的学徒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综采队队长。去年,郑苛苛带领的综采队完成原煤产量175万吨,创造了龟兹矿业历史最高水平。
“不怕大家笑话,我们结婚快6年了,他每年在家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10天。”说话间,郑苛苛的妻子吕雪梅的眼角泛起了泪花。“但我总觉得不能拖他后腿,毕竟我照顾的只是一个小家,而他心里装着的可是一个大家。”今年,同样是大学毕业的吕雪梅也辞去内地的工作,来到了龟兹矿业上班。
翻着花名册,龟兹矿业党委书记梁宏志对在册大学生“如数家珍”,这些都是矿上的“宝贝疙瘩”。目前,龟兹矿业从2008年的16名大学生增加到现在的300多名,平均年龄25岁,他们都是龟兹矿业的创新“小大拿”,今年上半年,龟兹矿业收购的70多项科技创新成果90%都是出自他们的智慧。
艰苦的环境能磨练人的意志,锻造人的品质。2009年到潘津煤矿40多个大学生,有5人在“7·5”暴恐事件后因为家庭压力都回了内地。让人没想到的是,这5名学生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回到矿上工作。“这里虽然苦点,但矿上对我们的关心一点也不少。我们早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其中一名大学生动情地说。
越野车在空旷的戈壁滩上飞驰,掀起一阵阵尘土。地处偏远荒凉干旱戈壁滩的中润煤业露天煤矿自然环境恶劣,“风吹石头飞”是这里真实的写照。这里的老职工回忆说,当年,狂风将硕大的储油罐刮走了数十米,风暴卷起的石块将汽车的挡风玻璃都砸穿了。
进矿区的路上,一辆辆前来拉煤的货车鱼贯而入。站在空旷的露天矿坑口,四周的荒凉和这里热火朝天的挖煤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婚假期间,矿上传言我们不再回新疆了。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董事长亲自打电话讲矿上发展,诚挚请我们尽快返回工作。”作为今年新进的大学生,孙宏玲内心充满感动,她真切感到被重视的价值。
“抢占资源,首先要抢占人才资源。”总经理张建勋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在新疆公司,“多上设备少上人”成为共识,张建勋认为,今后企业之间最终的竞争在人才。新疆公司规定,凡在一线工作,五年内没有得到重用提拔的优秀大学生,董事长要亲自过问。
如今,近千名投身大西北的年轻大学生们在新疆这片广阔天地中快速成长,许多“80后”成了各单位的专业骨干。而在众维煤业、龟兹矿业等单位,中层干部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
用文化的力量凝聚队伍,用精神的力量助推发展,企业文化丰富了职工的生活,促进了维汉族职工沟通交流
小型企业靠领导,中型企业靠制度,大型企业靠文化。
“杞人秀昌”是新疆公司政工部部长杨秀昌的雅号。已过不惑之年的杨秀昌豪爽却不失儒雅,从小酷爱书法,没有经过专业培训,靠着几本字帖和令人赞叹的执着劲儿,硬是将古人的雅致挥洒得一般无二。在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旗下青海义海能源工作的近6年间,杨秀昌牵头连续举办三届“义海杯”全国书画大赛,而他本人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在全国煤炭系统书法界是个“名人”。
为了让杨秀昌安心在新疆工作,新疆公司专门在为杨秀昌租住的房子里设立了书法创作室。晚饭过后,记者跟随杨秀昌来到书法创作室,看到地上放的和墙上挂的都是他创作的书法作品,楷书宗颜,行书宗王,入木三分,皆有庙堂之气。正是这间不大的书法创作室,不仅让杨秀昌有了用武之地,也架起了新疆公司众多书法爱好者沟通交流的桥梁。
进疆之初,各种条件都异常艰苦,职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经常发生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怪事”:一些少数民族职工听不懂汉语,相互交流困难,结果一领了工资就跑出去乱花,等钱花光了才想起回来上班;每逢传统节假日,一些少数民族职工宁可旷工也要歇班回家。
为扭转这种状况,新疆公司迅速植入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企业文化。一方面,新疆公司从最基本的劳动纪律和出勤抓起,管理人员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强调安全注意事项,以老带新,老人手把手地教新人操作技能。另一方面,新疆公司优化工作生活环境,丰富业余生活,成立奇石、花卉等各种协会,开设职工之家活动室,通过帮扶慰问等提高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度。
有形的帮带,无形的感染。随着时间的推移,少数民族职工的工作态度渐渐转变了。“现在不同了,今年古尔邦节,五天假期很多维族兄弟都主动提出说只休三天,现在他们更愿意留下在单位工作。”新疆公司大黄山煤矿总经理姚振党感叹。少数民族职工以前不知道工作质量标准化有什么用,甚至还有抵触情绪,现在都主动去干,而且还要按标准干好。
始终倾注感情工作的巴吐尔是新疆公司唯一的少数民族矿长助理。为让少数民族员工更好地融入企业,他积极对他们进行汉语培训。矿上的汉族干部都不会维语,巴吐尔就主动担当起企业与周边群众沟通的任务。由于受到河南能源企业文化的感召,又被身边同事那种忘我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巴吐尔主动担当起新疆公司的形象推介大使。
职工生活舒心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新疆公司想尽一切办法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64对新人的集体婚礼为他们一生定格最温馨浪漫的回忆,100名劳模家属“心连心活动”共同感知扎根边疆的苦与乐,众泰好声音、音西厨师比武大赛、“安康杯”男子篮球赛、技术比武大赛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大型活动,已成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颗颗“明珠”,装点着边疆能源人的多彩生活。
“团圆真好”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期盼。正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和默默付出,新疆公司成为援疆企业的样板与标杆,河南能源人成为天山脚下河南人的优秀代表
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企业的第一任务是承担社会责任,其次才是赢利。谁违反了这个原则,谁就有可能被市场淘汰。”
天山脚下的河南能源人怀揣产业援疆的神圣使命,胸装助推新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光荣梦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原人民对边疆民族兄弟的承诺。
新疆龙宇能源准东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韩玉峰到新疆工作已达5年之久。这位国内知名的煤化工专家,早已享受副厅级待遇的技术干部,2009年来到新疆,一待就是5年。“来新疆这么多年,我几乎没有一年能在河南老家过春节。有一年春节前夕,妻子实在放心不下,偷偷跑来了,到机场打电话让我去接她,我才知道她来了。”韩玉峰话锋一转,“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的是全国煤气化的行家,因为我们懂行,所以被信任,这一点,我们自豪、骄傲!”
在我省对口援建的哈密地区,记者见到了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哈密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侯冠秋,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哈密地区煤炭局副局长。2008年7月,孩子刚满两岁,年仅30岁的侯冠秋被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永煤公司派到新疆。5年后,侯冠秋肩负着沉甸甸的援疆使命,千里迢迢来到哈密地区,成为我省第八批援疆干部的一员。“当援疆干部就要吃苦,干好援疆工作更得吃苦。舍小家的‘苦’最终会带来为‘大家’的甜!”侯冠秋朴实地说。一人援疆等于全家援疆,他顾不上照顾年迈的父母,妻子为此辞去医院稳定的工作,孩子在新疆和河南辗转转学……
正是河南能源人无怨无悔的无私奉献和默默付出,才使新疆边远地区村民们一个个朴实的梦想得以成真。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新疆公司不仅在产业援疆上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在各项事业上为新疆当地捐赠累计达5000多万元。也正因为如此,新疆公司被誉为援疆企业的样板和标杆,并在2013年底被授予“新疆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荣誉称号。
历时8天,记者结束了新疆采访之行,从哈密乘坐下午的飞机返回郑州。当晚19时30分,记者收到了中润煤业露天煤矿董事长李璋在的短信:“一路辛苦!团圆真好!”